微博微信

宕昌:探索金融支撑精准扶贫新模式

http://www.tcnews.gov.cn     2015-10-23 10:04:49  作者:刘国庆 来源:宕昌县委报道组 点击:
    宕昌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刘国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是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度,满足部分贫困农户的资金需求。也是强化贫困农户参与意识和互助合作能力,撬动金融投入贫困地区参与精准扶贫扶的重要“杠杆”。
    2008年,宕昌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试点以来,在提高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截止2014年末,全县共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83个,互助资金规模1768.83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399万元,农户入股166.83万元,其它资金204万元,累计借出资金648万元,累计借出资金仅占扶贫互助资金总规模的36.63%。
    召藏村主任高奇录介绍,依托哈达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结合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今年宕昌县将召藏新农村定位为红色旅游文化村,将哈主山作为红军村打造,为新农村建设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截止目前,围绕红色旅游园区暨哈柱山红军村建设改造房屋90户,完成庭院硬化92户13500平方米;全村先后完成53条村内巷道硬化和15米宽道路建设;实施了人畜饮水主管道及入户管道的铺设;建成3800米排洪边沟和900米河堤,完成200米河堤固防工程。新建村幼儿园、五保家园、村级活动室、乡村舞台建设和红军文化广场各一处。“我们有100亩羌活,200亩党参, 2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1个资金互助社,还有200多人外出务,每年每人能带来1.5万元左右的劳务收入,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村文书李礼生说。
    走进召藏村,一座座改造一新的民居,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水泥村道呈现在眼前,三三两两的小朋友们在新建的红军广场上嬉戏着,几个老大爷在村头的老树旁悠闲的聊着一年的收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正在哈达铺这个红色圣地悄然形成。
   
    扶贫互助资金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扶贫金融合作不是简单地发放贷款和兑现贴息,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政府“一头热”的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把金融部门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形成“银政企农”共谋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局面。
    召藏村位于红色旅游基地哈达铺镇政府2公里处,全村有4个社、256户农户1176人。经济条件差,人均收入低、贫困人口多是召藏村的基本村情。全村人均耕地0.9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01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5%。全村贫困人口93户432人,低保户107户292人,分别占该村农户总数的36.73%和24.83%。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中药材、马铃薯种植,劳务输转和牲畜养殖业。缺乏资金是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召藏村探索建立了财政扶贫资金引导金融资金支持“三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通过 “互助资金担保+农村物权反担保+银行”金融精准扶贫模式,进一步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加信贷资金投入。截止6月底,召藏村共有扶贫资金120万元,信用社按照1:10的放大比例发放贷款。自今年5月份试点以来,已通过该模式发放贷款27户97万元,预计年内将发放贷款1160万元。

    “扶贫互助资金担保+农村物权反担保+银行”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突破了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缺乏抵押、担保的障碍。目前贫困户、贫困村均存在因抵押、担保不足而无法获得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问题,因而,在金融扶贫上首先要寻求解决贫困户(村)获取贷款的抵押、担保问题,召藏村将贫困农户所有可变现抵押物纳入反担保范畴,通过 “互助资金担保+农村物权反担保+银行”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找到了“三农”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支持的结合点,解决了贫困户(村)贷款的抵押、担保问题,实现了对贫困农户的增信,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贷款难”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扶贫资金长期存在分配不均和无法集中使用的问题,导致了“撒胡椒面”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往往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召藏村通过设立扶贫担保基金,撬动银行信贷投放的模式,以较小的扶贫资金取得最大的帮扶效果,使过去一次性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可持续的“造血式”扶贫。同时,通过信贷资金扶贫,可以有效地帮助贫困户克服长期养成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和现代经济及商品经营意识,着重培育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
    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和贷后管理难度。农村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放贷成本高。一方面是贫困农户多,居住分散,户均贷款额度小,风险相对较大,农贷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走村串户,逐户登门才能完成贷款的发放、催收等工作;另一方面是信用社基层网点工作人员太少,三人社、两人社较为普遍,保证开门营业尚有困难,走村串户更是力所不及。以哈达铺镇为例,全镇共有29行政村,5793户农户,仅有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信贷人员人均服务行政村和农户分别达到了9.67个1931户,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召藏村充分利用人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纽带,由村委会和扶贫资金互助社前置授信,有效解决了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和贷后管理的难度。
    满足了农户对贷款需求多样化的要求。近几年,农村经济结构呈现出特色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而农村金融机构的特色农业贷款极少,贷款结构的单一性,与农业产业的特色化、多样化相悖。召藏村小额信贷把资金投向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种(养)业,帮助农民发展了特色化、多样化的致富项目,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多元化的贷款需求,提高了信贷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潜力巨大

    宕昌 “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的“扶贫融资”新模式,促使金融资金大规模进入贫困地区,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为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宕昌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融资推动”的原则,以农业产业化扶贫为主要手段,促进信贷资金与扶贫资金及其它渠道专项资金的整合,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和财政融资优势,通过实践,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大有可为、潜力巨大。不仅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手段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能有效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对新时期开发扶贫长效机制的有效探索。
    精准设置发展目标。受农村地区金融人才缺乏和农民金融意识淡薄的制约,开展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改革试点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推进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改革要按照先行试点、先易后难的总体要求稳妥推进,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以政府财政资金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和激发各类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努力增加信贷投放。同时要构建适合贫困户(村)脱贫致富资金需求的融资平台,积极培育友好、和谐的农村金融文化,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增加贫困村金融供给,逐步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精准选择扶持对象。偿还性和普惠性是精准化金融扶贫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扶持对象的选择上,不能按照无偿财政拨付和社会捐赠的分配方式选择贷款客户,选择的贷款农户一定要诚实守信,具有劳动生产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但也不能单纯以农户的经济实力考量其承贷能力,还要综合考虑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发展愿望和产业的市场前景等因素。金融精准扶持的对象要基本覆盖所有有发展愿望和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群众,增强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责任感、自信心和积极性,有效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精准设计信贷模式。不同行政村的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也存在较大差异,金融需求差异化明显的特征,对贷款期限、贷款额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各村实际设计信贷模式,使贷款用途能够满足农户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要符合特色产业生产周期和农户经营特点。
精准支持富民产业。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改革试点村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出台的精准扶贫政策的衔接,充分运用好财政、生态补偿和科技扶持等各类优惠政策,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特征,寻找、筛选适合当地发展的农民增收脱贫的项目,引导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并通过引进良种和科学管理办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副产品生产,积极引导贫困户(村)走向市场,发展现代商品农业生产,提高经营规模和效益;或者通过引进、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农产开展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活动,扶持贫困户(村)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宕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宕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