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红军鞋”,蹚出致富路

http://www.tcnews.gov.cn     2017-12-24 11:06:57  作者:昝琦 张小虎 来源: 点击:


宕昌县哈达铺镇,作为红军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而备受外界关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每年吸引着数十万人前来重温红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

围绕哈达铺红色文化做文章,红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一批又一批寻找红色文化的游客到来,也带“火”了位于哈达铺镇的红军鞋厂。

1998年,高月菊、徐文林夫妇在自己家办起手工作坊,开始制作手工布鞋,经过多年探索,当初的手工作坊,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年生产量近2万双、年利润达70多万元的专业“红军鞋”生产企业。

位于红军鞋厂门口一侧的展厅内,雪白的墙面和顶部悬挂的大红灯笼相互映衬,四周的展架上展出了包括圆口鞋、草鞋、麻鞋、松紧布鞋、方口鞋、棉鞋、拖鞋、虎头鞋、老年工艺品鞋等不同系列的数十款产品,尤其是平常难得一见的草鞋,一下子拉近了红色历史与现代生活的距离。

徐文林拿起一双草鞋介绍道:“这就是按照当年红军穿过的草鞋样式制作的……”一双普通的草鞋,就这样承载着对那段红色历史的缅怀,鲜活地展现在了记者眼前。

徐文林说,一双“红军鞋”的制作工艺,包括撑麻、搓绳、纳鞋底、做鞋面、裹底子等二十多道流程。一双全手工纳制的鞋,光纳千层底,一般都要耗费两天时间。

高月菊、徐文林还是哈达铺有名的创业扶贫带头人。红军鞋厂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当地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目前,红军鞋厂总共招工42人,其中有24人是在家灵活就业,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员工的生活;同时鞋厂也为17名附近村里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便利,使他们也通过鞋厂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徐文林说:“虽然他们身体残疾不能外出打工、干重活,但做起‘红军鞋’来,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鞋厂员工刘金娥是鞋厂的直接受益者之一。她说,自己身体不好,所以没有出去打工,丈夫为了照顾家里也只能打短工,收入很不稳定。几年前刘金娥经别人介绍来到红军鞋厂打工,一个月下来至少能挣2000多元。

2015年,红军鞋厂被确立为陇南市“陇南巧手”省级示范基地,2016年注册了“红色巧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红色旅游地的特点,公司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走上了“公司+合作社+电商+贫困户”发展模式,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徐文林说,“红军鞋”传承的是红色文化,提升了游客的红色旅游体验感,是宕昌县重点推介的旅游产品。游客来哈达铺旅游,都愿意带一双“红军鞋”回去,在旅游高峰期,甚至会供不应求。不仅如此,“红军鞋”的销路遍布甘肃、新疆、陕西、上海、北京等地。

从新闻里看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后,徐文林更加坚定了将“红军鞋”品牌发展壮大的信心。他告诉记者,目前红军鞋厂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他还准备继续做好“红军鞋”的大文章,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市场渠道,吸收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带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过上有奔头的好日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宕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宕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