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国:冰与火的传奇

http://www.tcnews.gov.cn     2018-07-30 09:54:18  作者: 来源: 点击:

宕昌国:冰与火的传奇

袁兴荣

如果说天安门广场是首都北京地标性建筑的话,那么就滚滚红尘间春荣秋枯的四季而言,雪花飘舞就是冬季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了。

最能佐证此种说法的,要数哪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俗语老话——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古往今来,冬天都是很多文人墨客喜欢的季节,不少古代文人写下了很多清新隽永的美好诗篇。而最能体现冬天美景的标志性景物——雪景山水,亦成为名家笔下心仪之物。大致说来,自魏晋以来的雪景山水画,有表现雪村、雪山及冷寂雪江的,有展现林海雪原、冰花树挂的自然飘逸之美的。在审美意境上有体现清寒萧瑟的,有体现壮阔雄浑的,也有体现苦寒天气所造成的雪韵冰魂的……真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公元2018年的初春,农历还是丁酉年腊月,正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日。腊月初二,四九的头一天,还有两天就是大寒节气了。有幸来到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岷江之畔的宕昌古城遗址,寻寻觅觅,触摸残存城墙上晶莹积雪,遥望岷江南岸连绵巍峨的逶迤群峰,夕阳下直插云霄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擂鼓山皑皑白雪,雪线下是岚烟乍起的茫茫林海和波涛般追逐嬉戏的山峦……

寒风骤起,黄叶飘零,零星的雪花轻歌曼舞飘逸散落。

雪花啊雪花,你真是当年宕昌国热土上空阿娜多姿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吗?

雪无语,江静流,山如故!

公元307年的冬天,也就是西晋怀帝永嘉元年,一个大雪纷飞听雪落空山的寂寥日子,羌豪粱勤建立大宕昌国已有大半年时光了。

粱勤虽在“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地以䉷宾氍毹”的板屋里,也就是墙壁用花椒磨碎与泥做成保温层,在其上悬挂锦绣毯子,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还设有火齐屏风,并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来取暖御寒。可他哪有心思猫在安乐窝里独享其乐呢?建国伊始,百业待兴,黎民苍生,可得温饱否?想到这些,粱勤再也坐不住了,戴上缯帽,掀起幔帐,健步走到了屋外,远眺着山前岭后错落有致的土屋、庐帐、邛笼,陷入了沉思……

先祖披荆斩棘蹒跚而至,谈何容易?

西羌的农业从公元前五世纪即战国秦厉公开始的。最初的农耕也只限于河湟地区。

羌族最古的部落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从公元前几千年起就向外迁徙,分布在黄河流域各地。在公元前四、五世纪时,又有大批的羌族从赐支河曲南下,向长江流域的上游迁徙,分为三支,就是武都地区的参狼羌、广汉地区的白马羌以及越雋地区的犛牛羌。

而古代的羌水(白龙江)和白水(白水江)流域也是羌族的两个聚居处。

《水经》云:羌水出羌中参狼谷。羌水出自羌中参狼谷,那么羌水上游的羌人为参狼羌,自然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羌民的首领一般称作“豪”。《风俗通》云:健者为豪。一般称为“酋”。健者为豪,领导着部民去侵凌弱小的部落。

相传有一位生活在战国初期杰出的羌民叫做无弋爰剑,被秦虏拘做了奴隶。他在秦地学得了农耕和畜牧的技术,逃回河湟,把自己学到的技术传授给羌民,从此才改变了从前原始的射猎生活。无弋爰剑带回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他的妻子劓女相传则改变了羌民的装饰。劓女,意思是指女性的鼻子上刻有花纹,类似于西南古代部落的“穿鼻”之俗。史料记载: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即所谓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

而另一则关于羌民先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的传说更具典型性——

葛族知用牛拽犁耕田,羌族的祖先智改巴则不知用牛犁。智向葛请教,葛坚决不传授。一天下大雪,葛从田上滑下,牛和犁都倒在雪上。等葛驱牛走后,牛拽犁的形状印留在雪上。智以绳度量之,按其长短,制造为犁。从此羌族亦知用牛拽犁而耕。直到后世,羌族的制造耕犁,仍然用绳度量,不用尺。

葛善治水,芳岩上青苔野草等物,一经手握,便化为水。智善治火,两石相击,便能成火。一天,葛向智请传治火的方法,智善良忠实,立刻击石成火,传授给他。但是葛后来忘了用芦草在石上引火的办法,所以他只能击石成火,而不能使木柴立刻燃烧。

岷江之水悄然东逝,岷山之上的草木春荣秋枯,花儿凋零了,雪花纷纷扬扬落下……

黄河流域土地肥沃的地方是逢留大河的南北两岸。逢留大河指黄河自河曲以东的一段,在今青海共和、贵南、贵德、尖扎诸县境内。大河的南北两岸有许多冲击河谷,这些大小河谷缘山滨水,适宜于农耕和畜牧。其中最著名的是大河南岸的大、小榆谷。先住在大小榆谷之内的有先零、卑湳两个部落集团,他们在那里垦田畜牧,累积了很多财富。在榆谷的西北有大允谷,一称允川,住在那里的是著名的烧当部落集团。因为烧当部落种小人贫,经常被先零羌欺凌,所以在东汉初年,烧当羌的首领滇良召集附近部落,进攻先零、卑湳,掠夺了他们的财富,跟着就占领大、小榆谷。此后,烧当羌积极在那里播种麦粟,繁殖牛羊,逐渐变成了一个富强的部落集团。从占领这一河谷时起,在半个世纪内,烧当羌的首领经常领导河湟羌胡反抗东汉的暴政。

除了河湟地区以外,凡羌民迁徙所及的地方,只要那里的土质宜于种植,他们便播种麦、麻,作为自己的衣食之源。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岷山崇山峻岭上空鸣叫而来。

每年春至,天气渐渐地暖和,宕昌国的热土上草木从冬眠中苏醒,冬天的积雪在春阳的作用下,冰雪消融,野芳竟发,争艳斗奇。蝴蝶翻飞,蛇虫出洞,蛰伏在茫茫林海中的毛冠鹿、苏门羚、黑熊、蓝鸟鸡、褐马鸡、林麝等动物追逐嬉戏蠢蠢欲动;云杉、冷杉、油松、落叶松、华山松、松柏、桦木、白杨等乔木发芽抽叶,愈展新绿……

鹤发童颜身着大襟衣衫,襟口镶赭石色花边,耳垂大金环、银环或铜环,脚穿高筒布鞋的耄耋老者急忙向国王粱勤禀告:国王,大雁归来春暖花开,赶紧播种青禾、小麦、蔓菁了,时令不等人。

粱勤起身搀扶耄耋老者落座:感谢老翁提醒,这就传令下去。

侍从朗声允诺。

不多时辰,“播种青禾、小麦、蔓菁了!播种青禾、小麦、蔓菁了!”的叫喊声便在前山后岭的土屋、庐帐、邛笼羌寨上空久久回荡。

羌族居住在岷江两岸,土壤比较宜种麦、粟、菽、麻,故其族相传,在很古的时候,便是以麦、粟、豆类为食,麻布为衣。自汉阳郡以南,至益州西北的汶川郡,经过西晋、十六国、南北朝各代氐、羌及汉族人民的勤苦劳动,终于把原来的旷野荒山开辟为宜于种植的良田。

除了农业之外,羌族人民亦从事畜牧。畜牧分游牧和定居畜牧两种。所以,《说文》解释“羌”曰: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羌者,以其人牧养为业,供祀羊神,端公戴羊皮帽并饰两角以祈禳,古谓之羌。《汉书·西域传》也记载:出阳关,自近者始,曰蹃羌……

羌族遵循“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釐嫂”之俗。这一风俗起源于氏族社会。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十二世后,相与婚姻”。这就是说,羌族氏族社会都是行氏族外婚的,即一个氏族的娶妻、嫁女必须在本氏族之外,而不能在本氏族内部。如果每世以三十年计算,即三百六十年之后,许多新的氏族便从旧氏族内分衍出来,新旧氏族之间以及经过十二世后的诸新氏族之间,便可以相互婚姻。

到了西晋末年,羌水上游的羌族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部落集团。史书记载:有粱勤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席)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部众二万余落……

西羌在前汉时已经使用铁矛及弓箭之类的武器了。东汉时,对于已经被征服的羌民部众禁止用武器,所以《西羌传》叙述安帝永初元年滇零、锺羌起义时,云:“时羌归附既久,无复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这就是后世所说的“揭木为兵,负柴为械”了。羌民的骑兵锻炼得很为出色,“其为兵,长于山谷,短于平地。男子兵死有名,且以为吉;病终谓之劣,又以为不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到了北魏拓跋焘时代,宕昌国也已传承了三代,粱勤之孙粱弥忽执掌国政。为了千万羌民免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保全地方,粱弥忽遣子粱弥黄通使于魏,委曲求全,以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锦囊妙计,自然传承沿用。此后经年累月,宕昌国或通使于魏,或通使南朝。齐永明六年(公元488年),宕昌王粱弥承遣使至齐,求军仪和乐伎方面的书籍,齐只给《五经集注》《论语》各一部。从此可知宕昌国的文化也是很高的。宕昌国给南朝萧粱交易的货物,有甘草、当归;给北魏交易的货物,有朱砂、雄黄、白石胆等等,这都是宕昌地面的特产。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其在板屋,乱我心曲。”自此之后,岷江两岸的土屋、庐帐、邛笼,朗朗读书声萦绕在千里岷山,白龙江畔、白水江边。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宕昌国第12代国王粱弥定亲政时期,宕昌国气数已尽,粱弥定成为了亡国之君,他的克星北周大将田弘横刀立马迎面呼啸而至……

内讧是家国走向衰亡破败的加速器,宕昌国的衰亡自然也逃脱不了这一辙印。

北魏分裂之后,宕昌王粱仙定与吐谷浑攻打金城,无功而还。西魏为了羁縻宕昌,任命粱仙定为岷州刺史。

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粱仙定弟粱弥定为宕昌王,被其宗人獠甘驱逐,出奔西魏。又宕昌羌部落酋长傍乞铁怱亦拥羌众数千家,据渠株川(今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的舟曲县)自立,并与渭州汉民郑五丑联合诸羌,向西魏出兵。宇文泰派遣宇文贵、豆卢宁、史宁等出征,驱逐獠甘,纳粱弥定为王。此后,酋长东念姐、巩廉玉、俱和等反魏。宇文泰又派遣宇豆卢宁、王勇平之。

仅仅14年后,即北周保定四年(564年),粱弥定背信弃义反目为仇,招引吐谷浑攻打石门戌,宇文泰恨铁不成钢,派遣大将田弘消灭宕昌国,以宕昌地置宕州。

羌豪粱勤创立的宕昌国,如果从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北魏确认宕昌国为其属国算起,直到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灭国止,仅仅经历了十二代国王,142年,就昙花一现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了。

文献记载,岷地寒,岁只一收,而尤苦冰雹,每岁必有被害之地。岷州山岭重迭,天气寒凉,生植既不畅旺,民性迟钝,智力未开,又无所以改良之法,即如农业,以谷为本,而所产惟大小麦、大小豆、荞麦、燕麦、青稞而已……青禾、蔓菁之收获在七月,大豆、小麦、荞麦在八月,芥籽、燕麦在九月。嗣是而后,惟见重阴冱寒,严霜积雪,不能复问田功矣。田与宅相去甚远,有逾山而始至者。农人自播种之后,时携干糇,挈眷属,并往于田,取非种者而去之,无他务也,较之南人戽水等务似乎稍逸。然地土跷瘠,每亩下籽种二斗,遇丰稔之岁,在平地所收尚可盈石,山地仅可得五六斗,合数亩之利,止供一口之需,少歉则不聊生矣。且十日不雨则苦旱,一雨三日则苦涝。别无救旱去涝之方,往往坐以待毙。岷人稼穑之艰难如此!且地不产桑棉,惟有胡麻,绩以成布,以为衣服……

为了御寒取暖,大多数地区的羌民是以土屋为居的。土屋建筑的情况,比较简单,特点是织牛羊毛和以泥土,覆于屋顶。邓至羌和党项羌也有同样的建筑。而汶山郡的羌民自汉代以来有一特种的建筑艺术,即“累石为屋”和建筑十多丈的碉堡,谓之“邛笼”。这在岷江以西的杂谷河流域、黑水流域以及其间的三溪十八寨、黑虎寨等地,放眼望去,皆累石为楼以居,村寨之外多立碉楼。其功能,泾渭分明,屋以居人,碉以自卫。

屈指算来,从公元307年(西晋怀帝永嘉元年)羌族首领粱勤建立宕昌国,历时117年之后的公元424年(宋文帝元嘉元年),北魏确认宕昌国为其属国,直到公元566年(周武帝天和元年)灭国止,宕昌国共经历了十二代国王,142年;如果从粱勤建立宕昌国算起,历时259年。“俗无文字,但侯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会,杀牛羊以祭天”。

宕昌国这个辖区大约包括今临潭、岷县南部至天水西界和武都北界一带有户2万,人口10万的弹丸小国,在夹缝中苟延残喘,在战伐里煎熬,羌民生活在水深火热颠沛流离之中,项上头颅明日尚否安在都不明了,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茅屋无秋风所破又算得了什么?粱勤也好,粱弥定也罢,保境安民,守土有责,才是当务之急。夏时冰雹,冬降霜雪,春荣秋落,那是自然之规,奈何不得,随它罢了。

草木荣落间,宕昌羌、党项羌“服裘褐,披毡为饰”蜗居在土屋、庐帐、邛笼的羌人,从北朝以来,他们的经济、文化虽与汉人无大差别,但其族往往聚族而居,仍以原来的复姓为姓,相沿甚久,直至唐代中叶开始逐渐与汉族融合。河湟和陇南的羌族,最初受吐谷浑的影响很深,其服饰、习俗一度有北族化的倾向。但自唐代以来,吐蕃王朝统治了这些地区,从此这些地区的羌族逐渐藏化,后来他们的绝大部分被称为藏族。

只有居住在四川西北部的汶、理、茂各县的羌族,自秦汉至于近代保持古羌语言、文化、习俗近达三千年,这是中国现代所有的唯一的羌族了。

高原和山谷凛冽的风从春到冬肆虐着羌人土屋、庐帐、邛笼,纷纷扬扬的雪花亦从深秋到初夏包裹着岷山、岷江、白龙江、白水江的远山近岭,为规避多寒之气候,羌人只得服裘褐,披毡为饰,耕种着芜菁、大麦,牧养着牛、羊、猪,聊以度日。

羌人先祖做梦不曾想到多寒之气候、纷纷扬扬雪花能化腐朽为神奇,为我所用,造福于羌人后裔。

潇潇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地处宕昌县中部的大河坝沟,北界白浪滚滚的岷江,南靠林莽苍苍的迭山,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林区。这里山岭重迭,幽谷纵横,古木参天,瀑布飞溅,是一出风光如画的森林公园,也是一座令人陶醉的天然艺术迷宫……”这一段耳熟能详的优美文字,就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时任陇南地委副书记郝洪涛的美文《风景如画人未识》之中。这是这篇发表于《甘肃日报》《陇南报》等报刊的美文,让宕昌县的大河坝美景,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而那时楚楚动人的官鹅沟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养在深闺人未识”。

时光荏苒。

上世纪末的一天,一位主政宕昌的主要领导人在离任的高大上的告别宴会上语出惊人的坦荡直言:同志们!别人有情人都藏着掖着,我敢一吐心曲,我在宕昌也有一个情人!

一言既出,举座皆惊。

这,是真的吗?其气势,堪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人生无处不青山”的画技高超个性张扬洒脱不羁唐寅唐伯虎,相媲美,称伯仲。

虽说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但毕竟其时正值社会转型期,才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不是文学青年崇拜的偶像汪国真、路遥、舒婷他们,而是体制内主政一方心系黎民苍生的封疆大吏,同时在众目睽睽有头有脸的高大上的告别宴会上。

全场寂然无声,惊诧之容定格在场所有人的脸上。

没成想,临别官员拱手抱拳再来一句深情告白:我的情人,乃官鹅沟也!谢谢大家成全。

宾客释然,掌声雷动。

景区高规格的规划,自然景观雕饰,人文景观打造,配套设施跟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切的一切,谈何容易?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不说别的,但就把苍茫林海山环水复间牦牛、羊群踩踏出的羊肠小道,铺展成为光滑如镜车来车往的景区大道,怎一个“难”字了得?

春雷般的掌声,让所有在场的各路英豪喜极而泣,热泪盈眶。

众人朗声高呼:我的情人,乃官鹅沟也!

自此,这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众情人,逐渐撩起神秘的面纱,飘然起舞,走进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国人眼中,也走进白皮肤蓝眼睛高鼻梁异域他乡朋友的囧途中……

谁说不是呢?且看官鹅沟的名号有多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景区;且看景色有多美——重峦叠嶂、幽谷纵横、古木参天、松柏吐翠、碧波荡漾、飞瀑流云,春花烂漫,夏日绿荫,秋水澄碧,冬日琼花玉树冰瀑晶莹;且看独特的风情地貌——羌藏后裔独特的民俗民情,奇特地貌辽阔地域的高山草原……

九寨归来不看水,看水就看官鹅沟!

这已不是出彩的广告词,而是当年宕昌国热土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真实写照。

一位曾在宕昌工作多年的亲友慨叹:宕昌一年四季有景,接待亲友,已成为我们工作中不可小嘘的重要内容。看到文旅经济带给宕昌全域经济的腾飞,我们自豪我们欣慰!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新的时代,新的作为。做强冰雪经济,让“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已成为宕昌新一届主政者心系黎民苍生的为政之要。

说起北方的冬季旅游,跳入眼帘的自是东北,自是哈尔滨的雪雕与冰雪景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哈尔滨有雪雕与冰雪景观,宕昌国能不能有呢?官鹅沟是不是可以复制呢?

世上总有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这世界,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想到就做。

2018年春季,正是官鹅沟大雪飘飞冰冻三尺时节,宕昌县探索冬季旅游办起了“冰雪旅游节”,造型各异的雪雕和冰瀑以及自然形成的冰雪奇观,与古朴的强藏族部落妙趣天成,形成了一种罕见的“雪域盛景”,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搭乘兰渝铁路顺风车,让官鹅沟“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着温暖着宕昌国曾经酷寒的山川……

有数据为证:2017年,宕昌县旅游接待人数2121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2亿元,同比增长30.29%和28.77%;官鹅沟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1852多万元,同比增长27%和32%。

遥想当年,酷寒,严霜积雪,山岭重迭,天气寒凉等字眼,让服裘褐,披毡为饰的羌豪粱勤、粱弥定他们,仰天长叹回天乏力,亦让累世万千羌民在风雪中困顿煎熬,在光滑如镜的冰道上阴阳两隔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宕昌羌国今何在?一样冰雪两重天。

潇洒雪花扑面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宕昌国羌豪粱勤、粱弥定他们万万想不到,这雪花、这冰柱,这雪雕,早已成为他们后裔摇钱树、发财树、聚宝盆。倘若他们九泉有知,也一定像晋武帝时代那位九十八岁的羌翁那样,用羌胡貊炙之法大块吃肉,尝酒如命,人称为“渴羌”了……

宕昌国冰与火的传奇大幕才刚刚拉开,无与伦比的精彩华章正在铺展……

 

作者简介:

袁兴荣,康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影视作品《山那边是山》《生死不离》《圆梦指甲山》等曾在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六套电影频道和甘肃卫视播出,二十集电视剧本《茶树村》获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首批项目资助,现供职于陇南市直机关工委。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为“宕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宕昌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②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